物派 Mono-ha(资料库)
语桐听艺术
↓↓↓
① 李禹煥 ② 关根伸夫 ③ 高松次郎 ④ 菅木志雄
⑤ 榎仓康二 ⑥ 小清水渐 ⑦ 高山登 ⑧ 成田克彦
⑨ 原口典之 ⑩ 吉田胜郎
①
李禹煥
1936年出生于韩国,自幼深受东方传统思想的熏陶。在研习诗、书、画的同时,他尤其对山水画的自然情趣和深远寓境颇有体悟,还深入研究过中国的老庄思想。1956年李禹焕从汉城大学美术学院退学并移居日本,1961年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哲学系。
李禹焕在经历现代日本社会激烈变革的同时,经过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和反思,推崇艺术行为的个性化。1960年代末,他的艺术观指导与推动了“物派”的活动,对“物派”理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他由此成为“物派”群体的中心人物。
②
关根伸夫
1942年生于日本崎玉县,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油画系。1968年,关根伸夫与5位同样年轻的艺术家,秉持对当时西方艺术所代表的主流当代艺术的反叛,创作了《位相—大地》。从此,关根伸夫开始活跃在日本当代艺术的前沿。这件作品是日本“物派”的开端和象征。这不仅是关根伸夫艺术生涯的标志性代表作品,同时具有日本当代艺术的里程碑意义。
③
高松次郎
1936年生于东京。高松次郎的艺术思想及对周围一批年轻艺术家的影响力,导致了六七十年代之交日本美术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转变。对于物派的形成来说,较之李禹焕的作用高松次郎的影响更显得重要。高松次郎在日本现代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实践对日本现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④
菅木志雄
1944年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冈,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他的艺术活动在学生时代就很活跃,后来他成为“物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发表了许多理论文章,其艺术主张对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能使人感受到一种积极的、趋向构筑的意识,能看到空间和现代构筑感的和谐统一。重要的是,他的那些已经完成的装置构筑总是处于一种运动状态,给人以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想象。
⑤
榎仓康二
生于1942年。榎仓康二基于对当时日本社会现实和文化思潮的反思,致力于探索身体与物质的关系,以重新界定人对物质的知觉感受,始终把对物质性的确认与和表现作为自己艺术思想和实践的唯一支点,对物质性的深刻思考构成了榎仓康二艺术的独特面貌。榎仓康二不仅以其艺术成就蜚声日本现代艺术界,而且作为东京艺术大学的教授,他的艺术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一大批年轻艺术家。
⑥
小清水渐
生于1944年。以1968年协助关根伸夫制作《位相——大地》为契机,开始关注材料本身的特质表现,并在作品中强调这种关系性的表现。小清水渐与李禹焕、菅木志雄等人重视“关系”的思路不同之处在于,他表现的是日常性的材料所蕴含的非日常性存在的因素。
⑦
高山登
生于1944年。从1968年开始以铺设铁路用的枕木为材料做装置,追求表现物质的内在力量感。他还在枕木上涂抹防腐剂和沥青,强烈的气味印象成为与作品密切相关的因素。而且,整齐排列的枕木上的其他物质——机油混凝土方砖等工业材料既让人看到由人类行为而产生的工业品的组合,也让人感知秩序与混沌共存的现实空间。使用工业废弃物组合的手法源自极少主义,而高山登所追求的是生命的肉体与作品的呼应,枕木本身所具有的无机性随着作品的组合成为虚拟的有机体。
⑧
成田克彦
生于1944年。在1969年巴黎青年双年展上展出了他的成名作《墨色》,被炭化的木块肃然排列,尽可能排除“制作”的痕迹。随着木块的炭化过程,将“创造”的过程赋予自然,并提示了物质的存在感。但从整体上看,他的作品并不是对“物”的质感表现,而是探索对空间关系的认识。
⑨
原口典之
生于1946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系。他的家乡横须贺是美国空军基地,轰鸣的军用飞机和逼人的机油味在他的生命历程中留下深刻烙印,由此成为他作品的灵感原点。原口典之的艺术主张与榎仓康二、高山登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不主张给作品附加过多的主观意识,着意于根据具体的创作行为与物质结成一种关系。自1970年代初开始,他确立了自己的造型原则,涂满机油的简洁的金属板块构成他独特的作品形态。那些被映照的周围环境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金属的硬度和机油的光辉使观者感到真实存在的迫近,经验性和能动性是生成“场”的直接基础。
⑩
吉田克郎
生于1943年。曾协助关根伸夫制作著名的《位相—大地》,他的作品以棉花与铁管、石块与纸张、木材与灯泡等形成组合,强调物质性的对比关系。他试图超越物体的现成概念,引导观者离开物体的本来属性,以强调其作为“存在”的概念。同时他还用摄影制版的手法创作丝网版画,将风景中人物错位印刷,表现对印象化的否定。
在1968年神户的第一届现代雕刻展上,关根伸夫展出的作品《位相—大地》是在地上挖了一个两米多见方的圆坑,并将挖出的土方堆筑成一个和坑相对应的圆柱体,作品意在启示人们重新认识物体和空间概念,他也由此成为“物派”的先导人物。定居日本的韩国裔艺术家李禹焕认为这件作品与他所提倡的艺术观相吻合,因此他发表了许多评论文章,通过褒扬关根神夫的作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推动了“物派”的形成和发展。
“物派”的作品风格以大量使用未经加工的木、石、土等自然材料为主要特征,尽可能避免人为加工的痕迹,并在注重物体之间关系的同时,将空间也作为作品因素之一来考虑,通过将表现内容降至最低限的手法,来揭示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从而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的“真实性”。
很难说“物派”是一个组织或是一场运动,事实上,只是几位思路、手法相近的艺术家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办展,而无形中产生的一个松散的小团体,谁也没想过要成立一个组织或形成什么流派。“物派”的说法大致出现在1970年代末,出自对此持批评意见的日本理论家之手,带有明显的贬义。尽管几位“物派”艺术家在各种场合不断说明这个名称的歧义,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但仍无济于事,反而以讹传讹乃至扩大到世界范围。最终他们只好将错就错地接受事实。李禹焕曾就这个问题写过许多文章,阐述他们的观点。
物派艺术家,尽管在1970年中后期便逐渐各自转向新的创作领域,但他们对日本现代美术界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同时,围绕着这—艺术现象,美术界展开的激烈论争甚至持续到今天。对其持批判立场的基本观点认为,物派的致命失误在于否定了艺术的创造性。其实,这场论争本身已经证明了物派所提出的观点和留下的思考是有价值的。尽管“物派”从形成到高潮只持续了不到两年时间,但对日本现代美术产生的冲击却是巨大的。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对物体、物质重新认识的热潮。
30余年来,日本理代美术理论界对“物派”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物派不仅在日本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在国际上也受到高度的重视。1995年,值威尼斯双年展创立100周年之际,在威尼斯举办的“亚洲主义展”上,特别邀请了物派艺术家现场制作、再现当年的作品,展览场地设在一个挂满西方古典绘画的宫殿里,在这个典型的西方文化空间中,物派作品以其鲜明的东方风格与之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特别的意义。
后物派
“物派”对日本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基本上出生于1950年代)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些艺术家在1970年代末期和1980年代登上艺术舞台,他们通常被称为“后物派”。“后物派”艺术家主要受夏仓康二的影响,他当时在东京艺术大学执教,他周围有一批很有才华的艺术家,他们是:川俣正、宫岛达男、千崎千惠夫、远藤利克和户谷成夫等。他们既继承了“物派”利用物质材料的方法,又超越了“物派”的空间,冲破了“物派”语言的纯粹性,并在空间上发展了“物派”,即对空间的侵入性和干涉性,创造了一种与特定语境相关的艺术语言,他们通常被称为“后物派”。
【art】更多内容请关注次元门市部
次元门市部,是艺术类自媒体,分以下几个版块。
【当代艺术】专为发烧爱好者制作的骨灰级最全的当代艺术家和展览的帖子。
【艺术系谱】专为发烧爱好者提供拿来、借鉴的艺术知识工具贴。
【艺文实修】视觉艺术、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研究艺术中的文化线索:正脉、现象、视觉、见识、思考、辩论 、实修。采取对话、讨论产生话题寻求解决方式。以视频、语音、文字、图片呈现。自愿组合结合当下艺术现象,推动延展性线索,形成具体的艺术概念和创作展览形式。
【艺术家】图文并茂,次元门市部可以让艺术家的另一面呈现给读者。
【画廊空间】向大家介绍即推荐国内外特色空间、画廊、美术馆... ...
【次元简报】艺术展览、活动、讲座、互动等信息简报。
【语桐听艺术】制作声音类的艺术播报,艺术家、展览、机构、项目、市场、收藏......另有知名艺术家推荐的书籍,并录制成有声书,做完整的学术脉络贴。
【访谈】视频访谈,通过一些学术性话题采访艺术家、机构、评论人、策展人、藏家。
【青年艺术家推荐】发掘创新的、实验性的年轻艺术家。
联系方式:QQ:3131471136 邮箱:3131471136@qq.com
点击标题找往期帖子
↘ 当代艺术(超级资料)
安塞姆·基弗
乔治 · 莫兰迪
春季合辑 March-May
↘ 语桐听艺术
喜马拉雅FM、荔枝FM
每天更新中,欢迎关注点评!
↘ 画廊空间
四方当代美术馆
↘ 次元简报
↘ 艺术系谱(资料酷)